
健康睡眠与睡眠健康的区别
- 发布日期: 2019-10-12 15:42:00
- 浏览:7
【概要描述】
健康睡眠与睡眠健康的区别
【概要描述】
- 发布日期: 2019-10-12 15:42:00
- 浏览:7
健康睡眠与睡眠健康的区别
一个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,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以外,还与提高机体免疫力、增强抵抗疾病能力密切相关。
这是因为,一个人如果在良好的睡眠状态下,人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,这些变化有助于人类的健康、防病和治病。
现在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健康的睡眠?如何去培养一个健康的睡眠习惯?
健康睡眠时间:一般来说,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:小孩10个小时,成年人7个小时。
每天最好能在11点之前入睡,成年人每天总的睡眠时间应控制在6~8小时之内,但不一定强求,应视个体差异而定。
入睡快而睡眠深、一般无梦或少梦者,睡上6小时即可完全恢复精力;入睡慢而浅睡眼多、常做噩梦者,即使睡上10小时,仍难精神清爽,应通过各种治疗,以获得有效睡眠,只是延长睡眠时间对身体有害。
一般把睡眠分成三个阶段:入睡阶段、睡眠持续阶段、睡醒阶段。
入睡阶段:睡眠好的人半小时以内一般就能进入睡眠状态,睡眠不好的要很久才能进入睡眠。
在这一阶段,具有严重打鼾症状的人们虽然入睡快,但睡眠质量并不好,因为打鼾时会影响空气进入肺部,供氧不足,时间长了会对大脑形成影响,包括记忆力、反应力下降,甚至会短暂的呼吸暂停。对人是一种慢性的损伤,容易引起心脑血管问题。
睡眠持续阶段:睡眠很浅、梦多、容易醒。
睡醒阶段:醒后感觉浑身疲劳,浑身没劲儿,没有精神。
睡眠不好危害
睡眠不好,从急性来讲,会出现白天嗜睡、疲倦昏沉、沮丧易怒、学习力低落、判断力失常、反应力迟钝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,容易出现操作失误,例如车祸等。从情绪上来讲容易急躁、发火、焦虑,长期的话甚至会影响到人的个性发展。
睡眠其实不光是生理行为,还是一种主体的心理行为。事实证明,情绪焦虑、紧张,长期处于强烈压迫感之下的人,都会出现睡眠问题。如果不能及时调节,很可能会造成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。
培养健康睡眠小技巧
专家建议:
1、睡眠环境,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其实是有助于人们晚上入睡的,所以早上晒半个小时的太阳,有利于帮助大脑增加有助睡眠的褪黑素;
2、不要开灯睡觉,一定要房间足够暗足够安静;
3、睡觉前深呼吸,最好能达到每分钟6到10次。睡前喝酒牛奶,做点轻度的瑜伽或者冥想也是有助睡眠的。
除此之外,有一种睡眠控制治疗法可以帮助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。
首先,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条件反射。没有睡意就不要上床。如果躺在床上半个小时还没睡着,就不能再躺在床上了,起来去做最能培育睡意的事情;也不要在床上做除了睡眠之外的其他事情,以免建立起其他的条件反射,要建立一困上床就能睡着、床是睡眠的场所的条件反射。
与此同时,不要打乱自己的作息规律。为了纠正睡眠习惯,不管晚上多晚才睡,第二天早上也要按时起床。
健康睡眠十要素:
1.少思:睡前不想忧郁事,先睡心后睡眼。
2.平心:睡前控制情绪,不要恼怒发火,心平睡自安。
3.忌食:睡前不吃东西,太饱影响入睡。
4.节语:睡前不要讲话太多,掌握食不言,寝不语。
5.关灯:不要开灯睡觉,开灯睡可使心神不安,并有损眼睛健康。
6.闭嘴:不要用嘴呼吸,张嘴呼吸不卫生,口、咽、喉和肺脏受冷空气刺激,易发生呼吸道感染。
7.通风:睡前开窗通风,保持卧室空气清新。
8.常温:睡眠时要调节好冷气或暖气的温度。
9.露头:不要蒙头睡,被窝里空气不洁净,有损健康,影响呼吸。
10.饮水:睡前喝杯白开水、蜂蜜水或牛奶,稀释血液,帮助入睡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